新能源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賽道,近年來涌入眾多家電企業巨頭玩家,其中就包括TCL、美的、海爾、格力、康佳、創維等。
近日,繼入主科陸電子后,美的集團增持合康新能,業內普遍認為這是美的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加碼的表現。新能源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賽道,近年來涌入眾多家電企業巨頭玩家,其中就包括TCL、美的、海爾、格力、康佳、創維等。
隨著在此領域持續發力,各大企業嘗到了收獲的“果實”的同時,也為自身找到了新的業績增長點。但不可回避的是隨著進入賽道企業日漸增多,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不可避免也要面臨行業洗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力新能源培養新“增長曲線”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TCL科技(000100.SZ)斥百億收購中環集團而控股了中環股份(現TCL中環);同年,美的集團(000333.SZ)收購了合康新能(300048.SZ)的控股權;創維集團(000751.SZ)也于同年成立創維光伏,正式發展戶用光伏業務;次年10月,格力電器(000651.SZ)通過競拍股權成為銀隆(現格力鈦)的控股股東。海爾在光伏、風電、節能等領域均有布局。此外,長虹、康佳等企業也紛紛布局光伏儲能新能源賽道。
“實際上,有遠見的家電企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存量時代做準備了。比如TCL布局半導體和光伏,美的布局新能源車部件和醫療,海爾布局三翼鳥生態。”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表示,布局光伏及儲能也是希望在本業之外找到新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存量時代,市場零售規模數據平穩。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2020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達到8333億元;2021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達到8811億元;2022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為8352億元。
面對幾乎飽和的家電市場,行業企業亟需找尋新增長極,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對于家電企業而言在本業上縱深發展和以家電為基礎向外延伸,成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在穩固本業的基礎上,在后者業務方向發力,把新能源行業作為新的增長引擎,成為多個家電龍頭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隨著近兩年各家電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力,新能源帶來的經濟效益正成為其營收增長的一大助力。
通過各家電企業公布的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創維集團新能源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91%,達119.34億元,在總營收的占比由8.1%提升至22.31%。格力綠色能源營收47.01億元,同比增長61.69%。美的工業技術事業群2022年收入同比增長7%達216億元。TCL新能源光伏業務營收670億元,在TCL科技總營收的占比為40.23%。
“新能源也是國家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對于家電頭部企業來講,發力新能源賽道,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表示,政府制定了包括減稅、補貼和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激勵措施,以促進光伏儲能產業的發展。
賽道競爭激烈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再寬敞的賽道在短時間內涌入大量的企業,也容易造成“擁擠”,而導致產能過剩。
據環球時報相關報道,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初到2023年4月底,國內光伏產業鏈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60個。據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將達400吉瓦(GW),而國內排名前10的組件企業出貨能力已達到440吉瓦(GW)以上。
與此同時,在新型儲能方面很多城市都躍躍欲試,涌現出新型儲能產業投資熱潮。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統計,今年1-5月,全國共有97個新型儲能項目(3.021GW)投運,同比增長629.12%。
雖然賽道競爭激烈,但是多數新能源光伏賽道企業卻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據不完全統計,隆基綠能2023年半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為646.64億元,同比增長28.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1.79億元,同比增長41.63%。
除了隆基綠能以外,其他光伏組件上市公司也實現業績預喜。上半年,晶澳科技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2億-49億元,同比增長146.81%-187.95%;晶科能源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6.60億-40.60億元,同比增加304.38%-348.58%;天合光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3.28億-37.52億元,同比增長162.14%-195.61%。
“面對熱門賽道,家電企業應該有一定的風險管控意識,要控制好成本以及發展預期,不能因為新能源行業潛力大就大踏步進入,從而增加企業經營風險,降低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張劍鋒認為,企業應建立在深耕家電主業的基礎之上,再去拓展新能源業務。面對產能過剩的困境,企業可以拓展新興市場。例如,加大對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領域的投入,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有業內人士稱,新能源光伏產業初期投資資金需求比較大,而且對技術、管理以及團隊專業性的要求非常高。總有效運營期僅為25-30年。
因此,盡管光伏、儲能與智能家電有關聯性,但是出成效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優勝劣汰仍不可避免。而且,隨著賽道玩家越來越多,市場正從“藍海”變“紅海”,家電企業如何在光伏、儲能領域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實現與原有家電業務的協同,仍是挑戰。
那么,在此背景下家電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目前,絕大多數的企業還是會結合自身的優勢穩健經營。盡管家電巨頭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強大的資本實力,但由于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相對較少,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和人才引進,才能真正獲得在此領域的競爭優勢。
對此,張劍鋒認為,要在新能源賽道取得好成績,企業應有充足的資本積累,同時也要掌握行業核心技術,增強技術儲備,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此外,家電企業之間可以加強合作,實現產業鏈共贏。例如,可以與同行企業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