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最近在官網發布一則消息,慶祝在中國社區、教育和創新發展的30年。
*蘋果官網
蘋果CEO蒂姆·庫克則在微博發文,表示“衷心感謝所有的同事、顧客和合作伙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浪微博
原來蘋果在1993年就進入中國?估計不少小伙伴以為蘋果是2007年才進入中國,畢竟大多數人對蘋果的認知,基本離不開iPhone。
但蘋果和中國首次接觸的時間,既不是2007年,也不是1993年,而是在1985年。
毫無波瀾的首次接觸
1985年的中國,科技基礎較為落后,需要向外國引進大量的電子設備,電腦也是其中之一。
經過層層篩選,蘋果在1984年推出的Apple Ⅱ電腦,被列為可進入中國境內的電子產品之一。
中方邀請喬布斯來華出席合作典禮,但喬布斯沒有答應,他讓時任蘋果CEO的斯卡利代替自己前往中國。
但斯卡利也沒去中國,究其原因,是喬布斯想利用中國行的間隙,把積怨已久的斯卡利趕走,但被斯卡利識破了。
蘋果“宮廷政變”的最終結果,是斯卡利成功“反殺”喬布斯,迫使喬布斯離開蘋果。
這場“宮廷政變”雖然和中國無關,但由于兩人都把精力放在搞走對方身上,對Apple Ⅱ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不太上心。
不過,即便沒有“宮廷政變”,Apple Ⅱ也難有作為,那時的蘋果,在中國沒有品牌號召力,其高昂的售價,也注定跟絕大多數人無緣。
蘋果與中國的首次故事,就這么匆匆結束,這也是喬布斯距離踏足中國最近的一次。
不緊不慢的合作
上世紀80年代末,世界電子產業都在有步驟地向中國遷移工廠,但蘋果慢了一拍,他們直到1993年才在北京開設了辦事處。
由于在美國投建了大量工廠,蘋果沒有多余的資金在其他國家設廠,本土工廠經營成本過高,蘋果被拖入泥潭。
1997年,喬布斯拋開昔日恩怨,回到已經危在旦夕的蘋果,回來后不久,就確立了把生產線遷移到國外的方針。
一年后,喬布斯找來了庫克,庫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PowerBook的生產外包給中國臺灣的廣達。
2001年,深圳富士康開始生產iPod,并在之后承接了絕大部分蘋果產品的生產業務。
2007年,初代iPhone在深圳下線,不過這款在中國生產的手機,在中國本土卻買不到,想買iPhone,只能買水貨。
國內三大運營商,展開對iPhone的合約機爭奪,2007年下半年,中國移動與蘋果就引入iPhone的問題展開接觸。
但直到2009年初,雙方仍無實際進展,結果中國聯通半路截擊,搶先和蘋果達成協議。
2009年8月,中國聯通正式引入iPhone 3G,并于10月發售,iPhone 3G成為第一款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的蘋果手機。
2008年,蘋果還在北京開設了中國第一家零售店Apple Store三里屯店。
但蘋果和中國的合作,依然是不緊不慢的狀態,最早的幾代iPhone,中國大陸甚至不是首發地區。
在喬布斯眼中,中國是生產蘋果手機的最好基地,卻不是銷售蘋果手機的最好市場。
庫克“獻媚”中國市場
2011年,喬布斯逝世,接任蘋果CEO的庫克,在很多方面跟喬布斯并不相同,至少在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兩人就大相徑庭。
喬布斯一輩子都沒來過中國,而庫克在接任蘋果CEO的第二年,就來到北京,去了富士康,探訪三里屯。
三大運營商的其余兩家,也在庫克治下與蘋果達成引進協議,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分別在2012年和2013年與蘋果合作。
2013年,蘋果推出iPhone 5s,這款手機不僅是蘋果首款4G手機,也是第一款在中國大陸首發的蘋果手機。
2017年,云上貴州和蘋果簽訂協議,把中國用戶的iCloud數據中心轉移到貴州境內。
2018年,蘋果推出iPhone Xs系列,這是蘋果首款雙卡雙待的手機。
2022年,蘋果推出iPhone 14系列,海外版大多是eSIM卡版本,唯獨國行版保留了SIM卡槽。
除了在產品特點上盡可能適應中國,庫克還多次拜訪中國,上到政府官員,下到工廠女工,庫克都能談笑風生。
對中國市場的低姿態獻媚,是有回報的,2023年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的市場占比依然能維持在20%。
盡管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出現下行趨勢,但iPhone的利潤依然超過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八成,比三星高出72個百分點。
中國成為蘋果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無論是硬件銷售,還是連帶的應用收入,均已成長為蘋果在華的巨無霸級業務。
喬布斯看不上的中國市場,卻被庫克搞得有聲有色,如果喬布斯一直掌管蘋果,他們在中國市場能達到如今的高度嗎?
這個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答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