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家報》網站近日報道稱,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可以克服行業供應鏈的緊張局勢。
報道稱,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的股價飆升,鎳市場崩盤和更普遍的拋售加劇了這一局面,上述3家公司的市場表現與特斯拉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根據美國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估計,電池成本增加約15%。由于這項技術幾乎占汽車成本的三分之一,這對于正在虧損的中國電動汽車領頭羊們來說至關重要。小鵬汽車日前提高了價格,而蔚來表示沒有這樣的計劃。投資者似乎痛苦地意識到,這些公司處理危機的經驗比更成熟的汽車制造商要少,而且自從沖突爆發以來,它們的股票停滯不前,而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價已上漲21%。
然而,由于2個原因,中國的這些電動汽車品牌也可能被證明具有抵抗力。首先,它們在新技術上進行了大量投資,并且率先加入了對昂貴鎳和鈷依賴較少的電池化學物質的研究。12個月前,小鵬推出了3款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車型。去年11月,蔚來開始提供一種新型電池組,作為其標準銷售包的一部分,該電池組結合了磷酸鐵鋰化學物質和鋰鎳錳鈷氧化物。理想汽車則專注于混合動力汽車,其較小的電池組需要較少的原材料。這使得三者在某些方面都領先。與此同時,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里維安汽車公司的股價已下跌24%。
其次,中國政府和這些企業站在一邊。盡管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取消補貼,但他們完全致力于該國新興的電動汽車行業。油價飆升迫使中國日前將油價提高至10年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了中國為減少運輸和工業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所做的努力。據彭博社報道,此舉可以解釋為什么中方除了采取其他一些具體政策(例如限制耗油量大的車輛上牌)之外,還敦促鋰(一種電池成分)生產商使價格合理化。
盡管供應鏈混亂將繼續存在,但投資者可能會發現中國的特斯拉追逐者們有望擁有更大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