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開始“服老”!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11月18日,格力30周年簽名墻上寫了很多“雙休”的心愿。對此,自稱“30年沒放過假”的董明珠委婉地進行了“否定”,她表示“當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放下自我”。
那么,對這樣一位“放下自我”的人來說,她會公然培養“接班人”嗎?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活動中董明珠自己直接表示,要將身邊22歲的年輕女秘書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11月25日,李國慶對此表達了自己的判斷,“目的就是為了直播帶貨,要自己孵化網紅”。果然,一個頭像為董明珠與孟羽童的合照,且名為“明珠羽童精選”的抖音賬號開動帶貨操作。
不少人為李國慶的神判斷驚嘆,為董明珠高超的營銷手段喝彩,同時也為孟羽童的好運而羨慕。
但是,董明珠將直播前臺讓給孟羽童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妥協”,甚至是讓步。跟時代妥協,向潮流讓步。盡管孟羽童表示“我的內心非?;炭?rdquo;,但反觀董明珠,恐怕同樣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李國慶提醒董明珠,“可得跟這女助理簽好權約,否則煮熟的鴨子飛了”,就屬于明顯自作多情了。李國慶小看了董明珠的手腕,但同時也低估了董明珠要面對的困難。
對董明珠來說,盡管不會去跳廣場舞,但畢竟67歲了。如果對接班人問題始終避而不談,那么如何能讓投資者和股民放心安心?不管是真心談還是表演,總歸好過不談。
問題在于,“董明珠”是干出來而不是培養的!更何況,格力會給董明珠“拖延”培養“董明珠”的時間嗎?
1
被時代“淘汰”的大佬
對大佬們來說,如何跟上時代變化是個尖銳問題。面對變化,有的人選擇急流勇退,如張一鳴;有的人則選擇親自試水,如雷軍、董明珠。
具體以熱度仍然處于高位的直播帶貨來說,盡管自去年以來不少企業大佬陸續進入直播帶貨,但從結果上來看卻基本都不是那么理想。
有意思的是,李國慶說,“我的粉絲號召力一點不輸羅永浩,(但)我就不會帶貨”。結果,現實的發展很快就打臉,李國慶兩個月后就開始直播帶貨,且成績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雙11的時候,俞敏洪在抖音直播間賣四六級真題、考研全程班、新概念英語等產品和服務。盡管觀看人數高達141.9萬,但銷售額卻只有11.33萬元。此前11月7日,在俞敏洪的另一場直播中,最終銷售額也才僅27萬元。可見,大佬下場也是“萌新”,要有成績不容易。
“萌新”大佬要成績不容易,作為熟手的大佬要成績也同樣不容易。8月2日,雷軍在“小米直面會”的半個小時直播里,一口氣推薦了16款產品。
對此,不少網友就不買賬,說雷軍是在開廣告會。最終,雷軍不得已在微博上公開致歉??梢姡辈ゲ粌H有利潤,也有風險。
在這方面,董明珠的直播帶貨首秀更是“慘淡”。當時,董明珠盛裝打扮,可網絡設備不給面子。一直卡頓無聲。從披露數據來看,其直播帶貨的商品銷售額僅22.53萬元。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可能才產生了培養“帶貨新人”的念頭。這可能也是其在百忙中參加節目的根由。
在節目中,董明珠找到的種子就是孟羽童,而孟羽童的表現也還不錯。11月3日,孟羽童直播帶貨首秀觀看人數盡管絕對值不高,但也比日常觀看量高出約3倍。
另截至11月27日,孟羽童Morita抖音粉絲量已達到116.3萬,“美女帶貨誰不愛看”,可見才是流量密碼。
可見,不以大佬的意志為轉移,時代的發展已經形成“自然淘汰”的趨勢。
2
新人“趕”舊人
新人被迫不及待地呼吁出場,舊人卻始終戀棧不去,結果會如何呢?
當前,一個關鍵問題是,孟羽童的表現是否已經達到董明珠的要求了呢?依照董明珠的說法,孟羽童是要成為第二個“董明珠”,但董明珠這樣的人物,絕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
說到極致,商場就是戰場。即使一位管理某項業務的高管,也必須要有一線打拼的經驗;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就更要如此了,是需要從基層到高層殺出一條血路來,有魄力又有主政經驗。
在這方面,我國歷史上層出不窮的關于創業者難還是守業者難的爭論都能提供相應的佐證。
至于作為接班人,也是如此;沒有魄力又沒有經驗,如何鎮得住場面?特別是面對那些高管,如何拿出讓他們信服的本事,才是坐穩接班人位置的關鍵。
在這方面,秘書是個快速上升的階梯,但也就僅此而已。尤其是如果要想憑借秘書職位就會“高人一等”,還可能適得其反。
從實際需要來說,也確實是這樣的。對上位者來說,最忌“瞞上欺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在一線廝殺的經驗,根本無法分辨誰說的是真的誰說的是假的。也就是說,反過來可能被下屬坑死。
最終,上位者只能靠霸道強勢推行戰略,比如現在欠著押金的ofo的戴威。
歷覽孟羽童和董明珠的認識,他們是在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中遇到的,以及孟羽童自身的經歷,可看出并不具備上述素質。
當然,有觀點可能辯稱,認為這是“強人所難”。問題在于,從孟羽童現在做的事情來說,根本看不出是在培養接班人。從接班人的角度看,孟羽童現在不僅不低調,還動不動跟董事長吃飯,秀董事長怎么,太能“招致非議”了。
畢竟,接班人不是網紅,格力的接班人也不需要是薇婭。對格力來說,包括對現在的董明珠來說,孟羽童的個人影響力都不能超越在上。畢竟,董明珠在二把手的位置也待了多年。
因此,一方面格力急需要一位接班人,另一方面,董明珠和格力都不想她立刻出現,這是兩難。
但是,也正是這種兩難,可能才會勾勒出一幅相對清晰的“替代”畫面。
3
落幕前的“掙扎”
從某種意義上講,董明珠可以繼續等待,但格力等不起了。6月20日,格力公布第一期持股計劃。共1.2萬名員工有權“半價”認購1.08億股股票,約55.6億元。
其中董明珠擬出資8.3億元認購3000萬股,約占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28%。次日,資本市場就出現了波動。
按照這個持股變化,董明珠凈賺7個億。對此,不少股民表達了不滿。更重要的是,當時格力股價放量下跌4.79%,市值蒸發了154.68億元。
特別地,截至11月26日,格力每股35.13,相較年初跌幅約40%。在這種出現惡化的情況下,董明珠還能繼續高居穩坐嗎?
說的殘酷一點,散戶股民的意見可以忽略,但是大股東的利益可以忽略嗎?高領資本是第一大股東,但在這次改變中不僅沒有收益,而且損失了一大筆錢。
但當年高領資本可是真金白銀拿出了400多億元,才讓格力改變了國資體制的限制開始發展。那么,如果董明珠創造不出利潤,高領資本還會繼續沉默嗎?要知道,高瓴資本至今還尚未派駐董事進行分權呢。
因此,董明珠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在這次推出第二個“董明珠”的噱頭之前,董明珠同時也在不斷尋找增收的機會。在這方面,手機業務已經成為董明珠的堅持。令人遺憾的是,格力手機業務6年來產品和銷量都比較慘淡。
今年6月,傳出Zealer創始人兼數碼測評博主王自如已入職格力并出任副總裁。但王自如能圓董明珠的手機夢嗎?從某種意義上講,王自如也是落后于時代的人了。
要知道,王自如真正被外界所知的起因是2014年與羅永浩的“舌戰”。當時,王自如評論錘子手機T1存在不少缺點,被羅永浩及一些網友認為是“收錢黑”,最終二人對簿于直播屏幕前。
王自如“不敵”羅永浩,盡管更“火”,但口碑大大“受損”。此次王自如加入格力后,推出新機信息傳出,就被外界指稱“明顯抄襲魅族、錘子手機”。
不得不說,還是熟悉的人物,還是熟悉的味道。
對此,不知道董明珠又作何感想?李國慶只看到了董明珠的“營銷手段”,提醒董明珠要“防止鴨子熟了飛走”,但卻不懂董明珠要面對的困難。對董明珠來說,在提醒員工要“放下自我”時,自己又有沒有放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