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入秋,不只是天氣,還有鄭州樓市的起伏情緒。
最近,買賣雙方的心態都繃不住了,購房者的情緒更凌亂一些,有點著急也有點茫然。
一些人抱著“再等等、再看看”的觀望態度,另一些人躍躍欲試,著急地打探華潤東區項目等改善盤,逮準機會要出手。
無論哪種心態,他們最終都是為房子而來的。房子,也始終在等著購房人。
一場大洗牌,已經在路上了。 前不久,國新辦舉辦“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新聞發布會,地產圈集體嗨了。有的說,親眼見證了中國歷史性巨變的一刻;有的說,中國樓市要告別波瀾壯闊的時代。
無論如何,這次會議為未來五年的城市發展、樓市調控定了方向。
1
大會的城市意義
▽ 8月31日,發布會如期。
從房住不炒到老舊小區改造,發布會分量很重,數據很多,但核心只有一個:保障租賃住房。
字里行間,透露著一句話:別怕,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
?發布會現場干貨滿滿
一方面,對于青年人買不起租不好房的現實問題,要下決心下力氣解決,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
另一方面,持續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面對房價不斷上漲、生存壓力不斷變大的生活環境,“住有所居”的出發點不是買不買得起,而是住房保障,總會有合適的安居之所,這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殺手锏”。
房住不炒+住有所居,這八個字,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定海神針。
?定調“住有所居”
如你所見,中國正走在一條更注重民生,更注重公平,更注重社會穩定的道路上。最顯性的現象就是人口問題。
一邊是飛漲的生活成本,一邊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很多年輕人迫于經濟壓力,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
這種轉變背后,藏著如今正熱的一個詞:共同富裕。所以,推翻教育、醫療、住房三座大山勢在必行。
今年,驚人的萬億教培市場覆滅,把學科教育一鍋端的雙減,把藥價砸到幾毛錢的集采。這些都是一盤大棋中的一顆棋子,樓市也是。
?新“三座大山”正在被努力“削平”
大幅降低住房、教育和醫療成本之后,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甘愿涌入城市。
一個時代正在遠去,一個時代就要來臨。
從此,各城市樓市的發展軌道,已經被劃好,新一輪的城市競爭賽道又將開啟。
2
對樓市影響幾何
▽ 新基調下,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巨變。
首先,商品房之外的房屋民生保障項目,正在發生變化。
1、收入困難的群眾,發展公租房;2、城市新青年,發展保障性租賃用房;3、收入不高、買不起商品房的普通居民,推行共有產權房;4、高收入群體,繼續留在商品房市場。
通俗點就是:富人依然能買商品房,困難群眾也能住上保障房。
如果說,過去樓市以市場為主,房價漲跌更多由市場供求來決定。
往后,中國樓市將從商品房“一騎絕塵”的格局演變為“五馬奔騰”的狀態:商品房、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安居房、租賃房。
但于市場層面而言,商品房是主流。
把商品房從當下的全民市場變成高端細分市場,不僅不會影響商品房市場,還會讓商品房市場更加良性和健康。
不要總想著掀桌子。
房地產這張桌子夠大,它需要一個更大更穩的底盤,保障這個行業的更好發展。這次的新聞發布會,讓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底盤,更明確了,也更穩了。
前提是,房住不炒是基本紅線,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基本目標。
與此同時,樓市調控開始動“真格”了。很多過去存在的樓市調控漏洞,最近明顯在打補丁。
截至8月份,房地產調控繼續全面升級,收緊調控的力度不斷增加。
住建部約談、整頓中介、限制二手房定價、經營貸、土地供應、鼓勵租賃、打擊炒作學區房。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限購、限售政策也基本沒可能取消。
多方號令之下,樓市已被合圍。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走向逐步擺脫土地財政的路線,其貢獻比例將在摸頂之后,逐漸降低,房地產稅將落地,這個時間很長,但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方向已經定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
時下,對房企而言,穩定和發展,比一切都重要。
房地產防范金融風險,迫在眉睫。降負債,仍是當前房企戰略發展的主要方針。
有一點毋庸置疑的是,鄭州的樓市,是被決策層持續關注的。所以,未來,鄭州樓市只剩下一個字:穩。
3
新鄭州人住有所居
▽ 地產行業,已經明確進入下半場。
比如鄭州,城鎮化率已經接近75%,大部分市區已經開發完畢,目前市場上的新樓盤,多分布在四環沿線,待這波項目開發完畢,鄭州的四環將基本閉合,市區徹底成熟。
鄭州,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90%以上都是新鄭州人,且年輕人居多,如何讓他們住有所居是個現實問題。
未來,鄭州商品房和保障房要學會“兩條腿走路”。
商品房不斷革新的同時,為了留住中等偏下收入、新就業大學畢業生等住房困難群體,保障房的建設也不能停歇。
讓青年人有希望,是下個階段的重中之重,結合三胎政策和現在各行各業的管控可以發現,違背這一初衷的市場行為,最后都會得到嚴懲。
不過,住有所居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房地產稅開征的“坎坷之路”,就是典型例子。
19年8月13日,新華社就發布過《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我國住房保障成就綜述》的文章,描述了當時全國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成績。
2年過去了,房地產依舊風起云涌,各類人群的住房,仍然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招鮮吃遍天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
雖然中國已經有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但是保障住房,并不能滿足所有有需求的人群,而由于供給相對有限的緣故,這類住房在申請上,也有一定的條件。
大量的人群還是需要買房,或是到一般的租賃市場上去尋求居所。
所以,住有所居,完全不影響當下的買房操作。
太久遠的事情,沒必要擔憂,那是杞人憂天。活在當下,才最重要。
何況,不管市場供應結構如何變化,買房始終是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房子也是這個社會上唯一一個可以30年分期付款買的東西,這是制度給到每個人的紅利。
所以,完全不用顧慮,房子該買還得買。
對于普通人來說,拿著現金是最危險的。
因為你會亂投資,而在金融市場里虧錢,是連渣都留不下的。在樓市里,適當買點房子,即便回報率低一些,大概率還是能抵御通脹。
即便不能完全抵御通脹,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你保值,至少還能留下一套房子。
房子的身份太多,是居所,也是資產,更是城市資源的捆綁,每個人就像切西瓜一樣從他身上各取所需,關鍵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時下,很多新市民和青年人租不到心儀的住房,買不起理想的住房。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建設了大量保障性租賃住房,但入住率卻很低,租住人員的滿意度也不高。
中央的思路已經很清楚了。
最緊要的矛盾就是解決城市的住房緊缺問題,解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需錯配問題,并且提高房屋建筑品質,保障全體居民的實際居住和生活質量。
每一個新鄭州人,在每個人生階段對住房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不能一廂情愿地盲目追求建設規模、住房面積、房屋戶型等指標。
要瞄準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對癥下藥,精準施策。
近幾年來,年輕一代、創業人群的需求逐漸多元化,對居住品質、小區配套的追求也日益增長。
不少租房一族表示:“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租來的。”租房舒適性和美觀性很重要,工資可以通過努力慢慢漲,但居住的品質不能將就。
戶型上要無比契合年輕人的需求;打造共享社區、未來社區,突破此前定位的出租房,會更受新市民的青睞。
也可以在裝修風格上下功夫,現代風、小清新,可媲美商品房,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
未來,鄭州會以自己的方式,持續為各類人群實現住有所居,讓“不敢生病、不敢應酬”的年輕一代實現“住得好”的夢想。
從眼下看,租房還是比買房劃算。
但有實力的年輕人,要隨時上車,別覺得房子一直在漲,別忘了你的身價也在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