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家龍頭企業對組織架構進行了改革。7月8日,龍湖集團表示,將新設立地產航道,下設投資發展部、研發部、運營部、工程部、供應鏈管理部、市場營銷部;并將集團總部更名為集團賦能平臺。
在新的組織架構下,龍湖集團開發業務與經營業務“雙引擎”將齊頭并進,或也為各航道間業務協同帶來更多可能。
新成立地產航道,陳序平帶隊
在“房住不炒”的長期基調之下,市場發生重構,主動擁抱變化成為企業發展的明智之舉。近期,萬達、萬科、恒大、綠城等一線房企,對其組織架構進行了總部層面、區域層面、多元化業務層面的調整,調整的核心均指向都在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實現深耕,提升區域市場份額。
在龍頭企業改革求新的大背景下,龍湖集團也開啟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大調整。新成立的地產航道與此前的商業、租賃住房、智慧服務、塘鵝等并列。地產航道下設投資發展部、研發部、運營部、工程部、供應鏈管理部、市場營銷部,掌舵人是原龍湖集團成都公司總經理陳序平。龍湖集團總部輕量化設置,更名為集團賦能平臺,設立戰略研究部、供應鏈管理部、公共事務部、品牌部、數字科技部、人力資源及行政部、財務部、法律事務部等職能。
這次變革并非意味著弱化地產開發戰略地位,調整后的地產航道,權責邊界更為清晰、更為聚焦,也更有利于與其它航道高效協同,有利于釋放更多發展的動能。這次組織升級也是一次簡單直接、敏捷高效組織文化的深化踐行,龍湖將持續打造一個更加扁平開放、更富創新活力的組織,加速向“傳統行業,未來企業”邁進。
新的組織架構下,集團開發業務與經營業務“雙引擎”將齊頭并進。其中,開發業務將繼續保持高質量穩健增長,經營業務則將創造更多增量、實現更高增速,龍湖圍繞空間的業務圍欄將不斷加寬、夯實。
此次調整之后,陳序平任命為地產航道總經理,兼任地產航道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現任龍湖集團副總裁常克藝,將繼續分管地產航道投資發展部,現龍湖集團副總裁蘇西振將繼續分管地產航道運營部、工程部。兩位副總裁在上述崗位上將向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和龍湖地產航道總經理陳序平雙向匯報。
這種變革,將進一步深化簡單直接、敏捷、高效的組織文化,職級高低與職務不直接相關,但工作關系有匯報和拉通動作的需求。龍湖反對逐級、逐層、單職能匯報,而是鼓勵一次性交圈拉通。
“敏捷組織”強調業務協同,簡單直接、敏捷、高效
龍湖集團總部輕量化設置亦是本次變革的一個重點,龍湖集團總部更名為集團賦能平臺。組織升級的同時,龍湖傳遞出一個重要詞匯——敏捷組織。所謂敏捷,即扁平,打破職能邊界。此前龍湖的各個航道,本身就已經有了敏捷化的狀態,作為龍湖內部敏捷組織,“特戰隊”的形式已經龍湖內部存在很長時間。
對此,龍湖集團方面表示,變革將進一步深化簡單直接、敏捷、高效的組織文化,未來,龍湖集團也將繼續在“空間即服務”戰略指引下,結合時代要求,打造有生命的空間,提供有溫度的服務。
據了解,2018年,龍湖正式發布“空間即服務”戰略,至今已發展至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住房、智慧服務、房屋租售、房屋裝修六大航道,在此之外龍湖還試水了養老、產城等創新領域。龍湖集團“空間即服務”戰略,即是要實現人和空間的連接,核心為三個能力的打造,其中,一是打造空間的制造和管理能力;二是打造進一步洞察客戶能力;三是打造服務集成能力,令龍湖的管理和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實現人與空間的有效連接。
在“空間即服務”戰略下,如今算上地產航道以及年初新晉的塘鵝租售、塘鵝美裝修,六大航道并行的態勢已愈加清晰,而隨著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可以預見來龍湖經營性業務圍欄將加速拓寬,或許會有更多的戰略航道涌現。
航道間充分凝聚、協同所帶來的效能提升,是龍湖戰略的一部分。此次變革并未偏離“空間即服務”戰略,符合龍湖集團寬圍欄的發展軌跡。龍湖集團內部人士曾表示,“開發上,不光是增長,更要強調發展質量”。
目前,龍湖地產的“空間即服務”戰略已提出3年,在商業、冠寓、智慧服務三個經營性業務均已躋身行業頭部,其“開發+服務”雙引擎驅動的版圖業已清晰可見,在時間的選擇上,此次龍湖集團戰略調整可謂抓住了合適的時機,謀定而后動,航道間各自不俗的體量,也為協同帶來更多可能。
龍湖集團CEO邵明曉曾表示,“如果開發引擎代表當下,服務引擎則代表公司未來。”可以明確,服務引擎將給龍湖的業績帶來更多增量與更大增速。邵明曉透露,龍湖的開發引擎每年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健增長,而服務引擎增幅則保持在30%以上。2020年,龍湖集團的經營性業務收入已經超過150億,與開發業務并駕齊驅。(文/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