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UPULA的創立源于張思川當媽后經歷過的挫敗、困擾和沮喪。屢敗屢戰的同時,她想著做點什么,希望能讓親子關系輕松、自在一點,這促使了 PUPUPULA的誕生。 攝影/李昊
[ 在一二線城市,高昂的房價限制了多子女家庭的置換需求,考慮到更長的適用周期,格局可變化的兒童房近年受到青睞。年輕的父母也不像上一輩那樣,期待一張床能從孩子1歲睡到18歲,他們愿意讓兒童房自己“長大”,隨著孩子睡覺、玩耍、學習的時間各不相同,各年齡段的側重也在變動。 ]
二孩政策實施多年來,“你家的兒童房還夠用嗎”常常困擾著多子女家庭,如今三孩新政落地,花式“不換房指南”迅速成為兒童家居從業者關注的話題。
《半月談》在微博發起的一項“你有沒有‘生育焦慮’”調查顯示,近10萬人參與投票,僅4%表示“毫無壓力”,在多數網友的評論中,很大一部分憂慮來自住房。對于有意愿的家庭而言,多一個孩子不僅僅多一口飯、多一張床,也可能多一間房、換一套房,直接掛鉤居住空間的提升。
在本周落幕的設計上海(Design Shanghai)上,不少兒童家居企業都摩拳擦掌,一邊帶來最新力作,一邊觀望新政下的市場情緒。兒童家居品牌集合店FINE LITTLE HOME帶來童趣造型樹屋床,比利時進口純手工打造,提供33種顏色定制;環保玩具品牌AVDAR帶來開放式展覽,攀爬架和木質玩具人氣不減;2018年成立的UFOU則聚焦孩子的學習場景,推出一系列摩登而溫馨的兒童學習家具。
三孩政策是否會刺激住房需求,繼而利好相關的家居、設計板塊?從一孩、二孩到三孩,適用周期的延長是否要匹配更多元化的設計?“這兩天大家都在聊,我們的研發部已經行動起來了,但目前沒有明確下一步要怎么走。因為三孩拉動的效果短期難預計,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吱音企劃總監Alice告訴第一財經。
在創立品牌的第五年,國內原創設計代表之一吱音推出兒童品牌枝芽,受到一批愛生活、懂審美的年輕父母歡迎。Alice認為,設計品牌的受眾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消費群體規模不大,因此受市場利好影響也有限。
模塊化、多功能化產品受追捧
當孩子逐漸長大,不少家長都意識到,以前時髦的全屋定制落伍了。既能當床也能收納、桌柜一體式,這些看似節約空間的設計,都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中變得“僵化”,如果更換則需要全部拆除,耗費巨大。“每一年孩子都在變化,學齡前還是上學后,用不用電腦,這些需求都在變。很多人做了全屋定制都會后悔,因為一點點都改變不了,所有東西都是連在一起的。”PUPUPULA創始人、CEO張思川告訴第一財經。
家有二寶,張思川花了很多精力整理收納,將更多空間留給活動。孩子們的朋友來做客,都會不解地問她:為什么你家什么(玩具)都沒有,都放哪了?“我希望少買一點東西,能用得更久,能更多人用。”她留意到,不僅是兒童家居領域,針對成年人的設計也在發生改變,模塊化、多功能化產品更受市場追捧。
在一二線城市,高昂的房價限制了多子女家庭的置換需求,考慮到更長的適用周期,格局可變化的兒童房近年受到青睞。年輕的父母也不像上一輩那樣,期待一張床能從孩子1歲睡到18歲,他們愿意讓兒童房自己“長大”,隨著孩子睡覺、玩耍、學習的時間各不相同,各年齡段的側重也在變動。
在大件家具的選擇上,高低床往往是二孩家庭的首選。枝芽的“云堡床”則可分為一張半高床和一張單人床,幫助小家庭從一孩過渡到二孩。模塊化的設計提供了不同高度,通過簡單的調整即可應對新需求:作為半高床使用時,底部空間可以搭配儲物柜,增加收納面積;同時床板可以變身畫板,方便孩子涂鴉畫畫。
在Alice看來,無論家里有幾個孩子,都需要從功能和情感兩方面來考慮家具所扮演的角色,尤其當孩子們為了“所屬權”“邊界感”產生爭執或不悅時,設計的交流方式也需要調整。他們為此推出了一款“小大人椅”,顧名思義大人小孩都能坐,能給孩子提供一種平等對話交流的感覺。“3歲以上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希望被安排在卡通的兒童椅上,他們想跟大人平起平坐,渴望被平等溝通對待。”
機遇在下沉市場
2012年張思川第一次做媽媽,可預產期過了孩子遲遲不出來,剖宮產后又十天沒有一點奶,初為人母,她就經歷了挫敗、困擾和沮喪。她想著做點什么,讓親子關系更自在,也讓疲憊不堪的媽媽們輕松些。
幾乎每個新手媽媽都會遇到,臨到出門孩子卻一拖再拖,自己大吼大叫、生氣煩躁。張思川也是后來才醒悟,孩子小時候沒有時間觀念,與其說他們的拖延癥與生俱來,不如思考是什么妨礙他們理解。于是,“小笨鐘”成了PUPUPULA的第一款產品,上寬下窄形成斜面,讓孩子不用費勁看時間;增設的分鐘指示盤,方便準確讀時;亞克力鐘面相比鋼化玻璃不易破碎,透光度好也更安全。
通過小小的設計巧思,孩子得以快速、低成本地學會看時間。第一批模具打出來后,張思川拿了一個掛在家里。“當孩子能讀出7點15分的時候,我真有點想哭。他更自主了,我也更自由了一些。”作為兩個小男孩的媽媽,在屢戰屢敗的育兒路上,她越來越堅定一個想法:設計是一種洞察,只有擺脫居高臨下的家長式審美,才能真正為孩子設計,“讓小孩做小孩”。
跟其他投身兒童設計的草根創業者不同,張思川是陌陌的聯合創始人,在2017年離開董事會。由于“自帶互聯網基因”,PUPUPULA的H5小游戲曾刷爆朋友圈,羅永浩也大力推薦它的智能存錢罐,并稱PUPUPULA“溫暖、細致和想象力”,“是仍在學習中的中國制造和中國設計里的優秀異類”。
盡管如此,張思川透露,創業四年來已經燒掉五六千萬元,今年開始回收成本。PUPUPULA下一步將布局電子產品,2019年他們設計了“小燈泡”、智能存錢罐,“未來這類設計會幫我們走進更多家庭,因為它們的購買成本低,靠床和書柜會走得更慢。”
她原以為PUPUPULA的用戶集中在北上廣深,事實上購買大件產品的多來自二三線城市,這可能跟一線城市的住房條件有限相關,而杭州、成都的居住環境更寬敞,消費觀念也跟得上。
來自潛力市場的轉向,也是吱音等原創設計頭部品牌將要面臨的轉型。對本土原創而言,一二線城市增長放緩,未來的增量將來自下沉市場,這是需要提前借力電商平臺去布局和積淀的。“假設三孩政策在三四線城市推進較快,他們對兒童家具的功能需求和審美,跟一二線城市不太一樣,那么我們也需要去學習新的游戲規則。”Alice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