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發生之后,全球對電視的需求正在飆升,三星電子和 LG 電子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其中,曾是電視市場領頭羊的索尼宣布了一項政策,通過加強自動化流程,并在兩年內進行大規模重組,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力爭重振旗鼓。
索尼宣布將電視制作成本與2018年相比削減70%,目標是2023年。這似乎是通過盡可能降低生產成本來確保價格競爭力,同時被排除在與三星電子和 LG 電子等韓國公司的競爭之外。
索尼將首先在最大的電視生產基地之一馬來西亞進行無人自動化工廠試驗。第一步是在吉隆坡附近的一家工廠引入第一條無人生產線。除了流程自動化外,該公司還計劃分階段減少數千名員工的數量,以提高生產力。
索尼還計劃在 9 月之前在馬來西亞檳城運營一家音頻設備生產工廠,并將其整合到電視生產線中。如果在馬來西亞建立自動化生產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將應用于其他國家的生產基地。
索尼之所以在降低生產成本上投入如此大的生思,主要是因為電視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其中,即使在利潤率高的高端電視市場,也因三星、LG電子等原因未能找到突破口。
據市場研究機構 Omdia 稱,今年LCD面板價格上漲了 80%,其他電視原材料的成本也上漲了 30% 至 50%。據分析,電視機制造成本幾乎翻了一番。其中,索尼生產基地之一馬來西亞的勞動力成本正在穩步上升。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數據,去年馬來西亞制造業工人的勞動力成本為每年 7048 美元,比十年前增長 25%。
在這方面,索尼被評價為與三星電子和 LG 電子不同,后者在過去 10 年中大幅改進了生產工藝。據韓國國內電子行業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以三星和LG為例,通過生產過程的模塊化和自動化,每條生產線的產量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以上。
在 LG 電子位于慶北龜尾市的龜尾電視工廠,一名員工正在生產線前檢查 OLED 電視屏幕是否正常工作。/ LG電子提供
與此同時,索尼在 1990 年代之前一直主導著全球電視市場的地位正在逐漸減弱。尤其是在受疫情影響電視需求猛增的情況下,與韓國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差距不斷拉大,分析認為差距還在不斷拉大,尤其是在高利潤的超大、優質電視領域。
今年第一季度,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和LG電子在全球電視市場銷售額中的總市場份額創下歷史新高。韓國電視占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三星電子一季度全球電視市場份額為32.9%,較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LG電子為19%,上升約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索尼錄得 8%,比上一季度下降 2 個百分點。
在超大、高端電視市場,差距進一步拉大。三星電子在 75 英寸及更大尺寸的電視市場占有 46.5% 的份額。其中,三星電子占據了80英寸及更大尺寸電視市場的52.4%。在超過 2,500 美元(約 280 萬韓元)的高端電視市場中,第一季度銷量約為 640,000 臺,三星電子以 46.6% 的份額位居第一。緊隨其后的是 LG 電子(24.5%)和索尼(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