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奧維睿沃數據顯示,至4月下旬,TV面板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受壓力成本影響,5月終端價格繼續增長。液晶面板已經持續10個月保持上漲。
自去年6月開始上漲以來,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至今,根據最新的奧維睿沃數據顯示,32~43英寸面板漲幅保持在7~8美金,50、55英寸漲幅13美金,65、75英寸漲幅16美金。預計5月份仍然保持這樣的上漲幅度。
全球電視終端需求繼續保持高位,整機廠商拉貨積極,同時面板廠商受到上游材料供應限制,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市場維持供不應求的狀態,面板價格隨之繼續拉高。隨著面板價格的不斷上漲,我國彩電行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用“進退兩難”來形容也不為過。
價格戰使用戶習慣比價
前幾年,互聯網品牌的加入令智能電視行業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價格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雖然有內容生態補貼硬件,但是依然是杯水車薪。所以,智能電視的價格一路走低,并不是說產品低價值,而是電視全系價格都在下行。
在長時間低價格的影響下,人們習慣了智能電視的便宜,甚至有的75英寸電視還不到一臺手機的價格。但是,隨著液晶面板的價格大幅上漲之后,智能電視的價格也迎來大幅上漲。比如小尺寸電視的價格幾乎上漲了近50%,以一臺65英寸電視為例,以前只要2000元,現在價格需要近3000元。
這對消費者來說,這樣的漲價幅度是非常難以接受的,第一是價格漲幅過大,與過去的消費習慣形成巨大反差;與自己想象中電視應該是便宜的有偏差。
在這樣的形勢下,彩電行業由于成本壓力的考量,對終端產品進行漲價時,消費者難以接受。許多人也是持幣觀望的態度,勢必對彩電行業的銷量產能非常大的影響。
由價格戰轉向價值,短期難以跨越
繼續打價格戰顯然不現實,成本的壓力顯而易見,同時我國家電行業也處在存量時代,需求主要以替換性需求為主。消費者在追求性價比更高的電視產品時,也會更加注重品質和性能。正是看中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彩電企業紛紛轉戰創新顯示技術領域,通過布局高端來擺脫價格戰,向價值站轉型。
但是,就目前來看,創新顯示技術QLED、OLED以及激光等技術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無法驅動換新。QLED三星一家獨大,也只有不到千萬臺的體量;OLED的產能注定短期難以擴大規模;激光電視雖然增速高,但是基數小。
雖然今年以來,MiniLED背光技術的廣泛應用,壓榨了液晶電視最后的剩余價值。但是,目前來看,MiniLED電視的售價也并不便宜。
短期內,希望通過品質化、高端化的布局來實現彩電行業的突破,恐怕難以實現。
價格戰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在終端售價普漲的當下,消費者的購機欲望并不高。其次,創新顯示技術仍然缺乏煥新驅動力,在售價和體驗之間,消費者選擇觀望的眾多,替換性需求也略顯不足。
我國彩電行業現在可以說是“進退兩難”,彩電行業的低迷或將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