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點城市今年最多賣三次地”這一消息開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傳言稱,2021年,全國22個重要城市土地招拍掛活動,一年最多進行三次。
網傳22個重點城市包括: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及南京、蘇州、杭州、廈門、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沈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等18個二線城市。
另有媒體報道,據其掌握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自然資源部要求,“各地要主動采取有效措施引導住宅用地市場理性競爭。住宅用地出讓方案應當包括溢價率、競價輪次和最高限價穩控預案。重點城市要合理安排招拍掛出讓住宅用地的時序,實行‘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
所謂“兩集中”,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按照要求,原則上發布出讓公告全年不得了超過3次,時間間隔和地塊數量要相對均衡。
按照自然資源部的說法,“兩集中”可以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將以往零散出讓的“涓涓細流”變成集中出讓的“放量供地”,可以在社會上形成更大效應,體現出土地的充足保障。
自然資源部還將加強對“兩集中”供地情況的督導,適時組織專項檢查。至于“重點城市”是否就是網傳的22城,目前尚未得到自然資源部公開回應。
但,2月24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正式發布文件,表示嚴格實行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全年將分3批次集中統一發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掛公告并實施招拍掛出讓活動,引導市場理性競爭。
2月25日,山東省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發布工作動態表示,為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的有關要求, 2月24日下午,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市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此前的2月24日,一份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件顯示,濟南將集中發布宅地出讓公告的時間定于5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下旬。
此外,還有媒體報道,此前一天,2月23日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的《關于統一組織住宅用地掛牌出讓公告發布的緊急通知》也規定,自2月23日起,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上街區禁止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上述區域住宅用地出讓公告由市局統一組織發布實施。
而另一份網傳天津市規劃和自然局的文件披露的信息更加詳細。網曝文件顯示,2月23日,天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讓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為做好2021年住宅 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有關工作,我市確定于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統一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除上述三個日期外,不得再發布住 宅用地出讓公告。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地方推地的機會是有限的,一旦推地過少,或由于所推土地質量太低,導致開發企業不積極,流拍率過高,地方只能等待下一次土地出讓的窗口。這在客觀上可能推動地方適當增加供給,并合理定價。
另外,土地集中分批次出讓,有利于避免地產企業過度競爭。由于土地出讓一般有保證金要求,企業很難在多地,針對大量地塊,同時繳納保證金。因此,單塊土地可參與的房企數量可能會下降(盡管最優質地塊的參與企業數量并不會下降)。即使是比較激進的企業,也只能量力而行,參與一部分的土地出讓。
對于房企來說,“兩集中”也會迫使其進行戰略調整,中小房企可能會面臨拿地困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一年僅有三次拍地機會,整體資金實力將會成為拿地的重要要素,同期能組織大量資金參與土地競拍的企業將會有更多的拿地機會。融資資源不變的情況下,中小房企的前融難度加大。融資成本提高情況下,房企結構將會進一步調整,中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壓縮。最后,房企投拓和融資、銷售部門將會面臨更多挑戰,進駐城市、地產融資、推售節奏的把握將會成為整體決策和執行的重要考慮點,決策風險有所上升,更加考驗房企團隊的配合與執行能力。
關鍵詞: 集中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