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建廳印發《住建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工作方案》,提出從18個方面全面深化我省住建領域放管服改革,實現政府服務高效化、事項材料精簡化、行業管理智慧化,以此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住建行業產業發展。
行政審批時長有望壓縮一半
方案要求,到今年底,力爭全省住建領域政務服務事項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50%以上。
武漢、襄陽、宜昌城區的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時間有了“硬杠杠”。其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范圍內的政府投資項目,從申報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中行政審批時間壓縮至80個工作日以內;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壓縮至60個工作日以內;帶方案出讓用地的社會投資項目及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省住建部門支持和鼓勵其他地區參照開展試點。
方案同時提出了一系列近期和中遠期改革目標。包括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等級的認定事項數量,在現有基礎上壓減三分之一以上,申請材料數量壓減50%以上。
進一步精簡用水用氣申請報裝材料,壓縮辦理環節。在全省范圍內盡快實現獲得用水“321服務”,即3個工作日(不含道路挖掘行政審批和施工時間)、2個環節(用水申請、簽訂施工協議)、1項材料。實現獲得用氣“310服務”,即最多3個環節(受理報裝、踏勘簽合同、驗收通氣)、1件材料、零跑腿。
提高電子證照的應用度,在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高頻事項中擴大“一網通辦”“不見面”辦理范圍等。
推行項目差別化、精細化管理
如何確保目標盡快實現?方案從18個方面提出指導意見。
在工程建設領域,各地要對標“80、60、40”,進一步清理、規范、簡化合并審批事項。探索推行項目分級、分類、精細化和差別化管理。針對工業、倉儲、居住、商業、市政等城市主要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教育、醫療、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領域工程建設項目制定“情景式”審批流程。
各地可以在小型倉儲工業類項目、既有建筑改造項目等工程建設項目中開展“清單制+告知承諾制”試點。在符合條件的工程建設項目中探索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合并辦理,探索縮小施工圖審查范圍。
要加強信息互通共享。加快推進工程審批系統與投資聯審平臺、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社會信用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對接。加強用水用氣報裝信息化平臺建設,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數據共享。
部分企業資質審查權下放
按住建部要求,我省將大幅壓減工程建設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取消自貿區內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等資質審批。建立委托審查監督機制,部分房地產開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審查權將逐步下放給市州。
省級層面將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告知承諾審批試點。方案要求各市州選擇條件成熟的資質審批事項推行告知承諾制。全面落實企業資質申報和審批信息公示公開制度,企業申報業績和人員等接受社會監督。
同時,省住建部門審批的企業資質、個人執業資格注冊將全面推行電子證書。各市州要同步提高電子證照、電子檔案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涉企服務高頻領域的使用范圍。
促進公平競爭,加強服務保障
方案同時明確,將進一步加大對民營建筑企業的重點培育力度,積極搭建民營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平臺。完善、優化工程招投標和工程擔保制度。在行業內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并完善工程總承包管理制度。
法治保障層面,繼續嚴格規范相關行政監管、執法流程,清理涉企收費。嚴格執行《湖北省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嚴禁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
涉企服務方面,充分運用“12345”服務熱線和相關評價系統,暢通企業訴求和權益保護的反映渠道。各級住建部門要建立起“1個工作日簽收,一般問題5個工作日辦結,疑難問題15個工作日辦結”的工作機制。實現全省住建部門政務服務事項、機構、平臺、人員“好差評”全覆蓋。
關鍵詞: 行政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