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下班回家,用指紋解鎖開門,射燈、吊燈依次亮起,并自動調節成柔和的溫馨模式;恒溫空調和空氣凈化器開始工作,將屋內不同區域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得恰到好處;窗簾緩緩從兩側向中間合攏;掃地機器人早已把地板打掃干凈;水剛剛燒好,馬上就可以泡一杯茶或是咖啡……
在消費升級、觀念空前開放的當下,家電早已不再是冷冰冰的擺設,而是被賦予了審美和情感需求,是具有個性化、品質化特征的智能產品。常見的諸如掃地機器人、智能指紋鎖、門窗傳感器、照明系統等,不僅為居家生活增添了新的樂趣,同時也催生出一個巨大的新興消費市場。
加速前進 智能家居產業前景可期
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
相關資料顯示,智能家居主要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各種設備集成組合,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從本質來說,智能家居以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為本,綜合布線技術為骨,網絡通信技術為翼,互聯互通實現家居的智能化。
多年從事智能家裝解決方案的王塬偉告訴記者,作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智能產物,智能家居意在服務生活,為我們帶來安全、舒適、便捷、宜人的家居環境,這些特性恰恰是傳統家居所難以滿足的。例如,為窗戶軌道安裝微型馬達,可以在晴雨天遠程實現自動開、關窗功能;在冰箱內集成讀寫器,可以自動讀取食品包裝上的電子標簽,購物時可以在手機APP上實時了解各種食物的剩余情況,并進行科學的營養搭配補充,方便超市采購;通過給各類家電安裝讀寫器,可遠程啟動,免除繁瑣的等待與操作。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元,且以20%-30%的復合年均增長率迅速擴張。
另根據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A.T. Kearney)發布的《白皮書》來看,雖然目前歐美國家智能家電普及率占世界第一,但亞洲智能家居市場的增長潛力不可小覷。科爾尼公司預測,2022年亞太相關市場將增長至260億美元,到2030年更是會激增至1150億美元,占全球智能家居市場份額的 30%以上。且基于龐大的市場容量,中國在智能家設備出貨量方面或處于領先地位,成為推動增長的核心力量。
行業分析師何黎軍同樣指出,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起步較晚,市場亟待教育、安裝門檻較高、產品售價較高等問題成為智能家居初期普及的掣肘。但得益于近年4G的推廣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的趨勢。此后,智能家居渠道成熟,安裝門檻降低,產品成本降低,為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增長提供強勁動能。2019年以來,疊加5G、AI、loT、邊緣計算全面賦能,更為智能家居提供出多個可以落地的運用,實現更多的應用場景。
一邊是爆發式的增長,龐大的市場需求,一邊是較低的市場滲透率,這些都意味著一個廣闊市場的大門正在打開。
逐鹿市場 多方企業下注布局
隨著智能家居被接受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早已廠商云集,相關行業技術專利申請數量開始迅速攀升。截至2019年末,我國智能家居行業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達到2209項。由此可見,我國智能家居行業技術在近幾年進入快速發展期,競爭較為激烈,明顯能夠感受到各路玩家急促的步伐。
何黎軍表示,經過數年逐鹿,老一代系統漸漸退出市場,語音入口的成熟,AI的滲入,以及組件和系統的價格基本穩定,使平臺級生態系統大體形成。截至目前,圍繞智能家居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元器件和AI等基礎技術能力提供商,智能家居系統提供商,智能家居設備商,全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提供商,智能家居渠道商以及服務商等一應俱全。
從行業格局看,可分為三大體系。其中,有占據語音交互、機器視覺等底層技術優勢的互聯網巨頭。他們憑借雄厚的財力,以及互聯網內容娛樂等服務能力的優勢,多面出擊,希望通過構建生態平臺,占據用戶居家場景。
而傳統家電和數碼3C等硬件企業,則是依靠終端設備的銷售優勢入局。通過在供應鏈、產品、技術、渠道等領域多年深耕的積累,以單一場景的優質體驗開路,成就爆款單品,進而以系統優勢推動消費者不斷增加新單品,最終在生態鏈戰略中形成大大小小家居產品線,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
還有專注提供智能家居設備或者解決方案的企業。不論是做單品還是做全屋,它們都聚焦在智能家居這一場景下,將交互體驗、互聯互通、智能服務等整合起來,把體驗做到極致。何黎軍認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專業性優勢,所以家電3C巨頭和互聯網巨頭都不將其當對手,反而積極將其納入自家生態伙伴中。
機遇與挑戰 智能家居方興未艾
2019年,隨著5G正式發牌,AI和IoT兩大技術加速落地。基于AI和IoT技術,同一協議下的智能家居在實現智能交互的同時互相聯通,在學習用戶喜好,提供智能化服務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5G的落地將成為臨門一腳,助推智能家居行業將在技術、市場、行業的變革中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智能家居是未來朝陽產業,可以讓家居環境更加舒適、便捷,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更高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以行業整體來說,距主動探測用戶需求和感知使用場景仍有較遠的距離。
王塬偉指出,智能家居的技術研發需要繼續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以清理在市場早期魚龍混雜。這是因為一些中小企業或沒有能力持續創新,或沒有做深入市場調研,導致不少智能家居系統或者單品要么是強行貼合概念的“偽智能”,要么開發的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進性,但是實用性差、操作復雜,與市場需求脫節,極大地消耗了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信譽度。
此外,若按功能對智能家居進行劃分,可分為八個模塊:娛樂系統、安防系統、控制系統、照明系統、廚衛家電系統、網絡及通信系統、健康醫療系統、室內環境系統。
要實現最終全屋智能,就需要對以上八個模塊進行共同聯動。王塬偉表示,就目前而言,行業產品還普遍存在“碎片化設備”的特征。這是因為國內還沒有相關部門制定出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很多企業各自為政,所研發的產品之間不具備兼容性。雖然一系列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讓交互更加方便,然而不同家居仍然不能相互連接在一起實現系統化智能控制和運行。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讓普通消費者自己完成一個優質體驗的智能家居系統。
而且,中國消費者對技術公司在用戶隱私和安全性方面的懷疑越來越強烈,由于大部分智能家居設備都是經過與互聯網連接。數據隱私問題,也是消費者對智能家居設備產生抵觸情緒的原因之一。
對此,何黎軍指出,現在中國的消費者正處于集中更換設備的階段,一大批老舊電器逐步被淘汰,這對于智能家居能否成為主流至關重要。在新興產業逐漸走向成熟的路上,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提升技術、開拓市場、抓住機遇,取長補短,攻克挑戰,是每個行業走向繁榮的不二法門。真正優質的家居體驗,其產品的使用范圍應該覆蓋至老人、孩童全年齡段,只有做到這樣才可以真正提升生活質量。當智能家居的風向標從科技感吹向人性化、溫情化的時候,或許就是智能家居真正走進千家萬戶的時刻。
關鍵詞: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