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開發樓盤的時候,建筑工地的工人都是會對外墻進行抹灰處理的。而關于建筑這一方面了解的朋友。可能并不是很多的,因此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們是需要進行一個比較詳細的解答的,比如說外墻抹灰砂漿配方是怎樣的?以及外墻抹灰工藝流程又是怎樣的?感興趣的朋友是可以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的。
外墻抹灰砂漿配方
對于非特殊功能性的磚砌墻體的內外墻抹灰砂漿,一般情況下選擇抗壓強度在10MPa或15MPa的較為普遍,但也可以根據具體的特殊要求制作低強度與高強度產品。
配方建議是在水泥或石灰—水泥基的飾面抹灰中加入1%~4%的RE5010N,可提高其粘合性、耐磨性、柔韌性。此外,還建議加入0.2%~0.4%的纖維素醚、淀粉醚或將兩者混合加入。特別推薦使用具有憎水性的可再分散乳膠粉RI551Z和RI554Z,用來改善批蕩及抹灰的性能。
砂漿添加劑母料介紹,砂漿添加劑母料含有如下組分:脂肪醇聚乙烯磺酸鈉,纖維素,元明粉,淀粉醚等。主要作用:引氣、增稠、保塑、提高使用性能等獨特功效,全國唯一不按水泥質量比進行摻加的產品。在混合砂漿中節約水泥,不但能保證強度還能提高耐久性及抗滲、抗裂效果。
外墻抹灰工藝流程
1、抹灰工程基本工藝流程:墻面孔洞(包括架眼及對拉螺栓孔)封堵—→墻面清理、澆水濕潤—→加強玻纖網固定—→基層處理—→吊垂直抹灰餅—→墻面沖筋—→做水泥護角—→抹底子灰—→抹面層砂漿—→養護。
2、砼剪力墻對拉螺栓孔封堵:對拉螺栓孔洞在抹灰前用發泡劑封堵,然后將孔洞兩側用1:2水泥砂漿膩平;墻體架眼封堵:將架眼內雜物清理干凈,澆水濕潤,然后分兩次用摻微膨脹劑的細石混凝土搗固密實,第一次從中間部位開始填堵墻體厚度的2/3,灑水養護,第二次分別封堵兩端并各預留15mm,最后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
3、墻面清理、澆水濕潤:墻面上的灰塵在澆水前應先清掃干凈,然后澆水濕潤,濕潤深度為15mm,并應提前2d進行。
4、加強網固定:混凝土砌塊填充墻與混凝土墻面交接處固定好加強網,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上的線槽抹平后也要釘玻纖網,玻纖網(加強網)與交接面的搭接寬度為150mm。
5、基層處理:對混凝土墻面進行“毛化處理”:用1:1水泥細砂漿稀粥狀進行甩漿(內摻20%801膠),養護時間不少于2天,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層表面,用手掰不動為好。加氣砼砌塊墻體基層處理:用鋼刷將加氣混凝土砌塊表面的浮灰清理干凈,對松動、灰漿不飽滿的拼縫及梁板下的頂頭縫,用摻用水量20%的801膠灰漿填塞密實。將墻面的舌頭灰刮凈,墻面突出部位剔鑿平整。砌塊缺楞掉角的以及剔鑿的設備管線槽應用膠灰整修密實、平順。然后對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面做毛化處理,做法同混凝土墻面。
6、吊垂直抹灰餅:按基層表面平整度情況,吊垂直、套方、找規矩,經檢查后確定抹灰層厚度,但最少不小于7mm,操作時先抹上灰餅再抹下灰餅,用靠尺找好垂直與平整,墻面凹度較大時要分層襯平,每層厚度宜為7—9mm灰餅宜用1:3水泥砂漿抹成5cm見方的形狀。
7、墻面沖筋:用與抹灰層相同砂漿沖筋,沖筋的根數應根據墻體的長度和高度決定,一般筋寬為5cm,,間距不大于2米,可沖橫筋也可沖立筋。
8、做水泥護角:室內墻面的陽角、柱面的陽角和門窗洞口的陽角,應用1:2水泥砂漿做暗護角,其高度不應低于2m,每側寬度不應小于50mm,面層抹成直角。
以上這篇文章就是針對于外墻抹灰砂漿配方以及外墻抹灰工藝流程這兩個問題的詳細解答。其實對于外墻抹灰,砂漿配方不了解的朋友,你即使是給你講的非常詳細,可能很多人材料你都是看不明白的。但是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你在心里會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而關于外墻抹灰工藝流程的問題,我們是從八個方面給你進行的解答,我們可以好好的看一看它的基本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