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進行防滑處理,馬桶兩邊安裝扶手,洗澡時配置沐浴椅……適老化家裝近幾年越來越被大家所提及。然而,除了各地政府推動適老化改造外,市民自發進行的適老化家裝卻是少之又少,大多還是依賴家里的年輕一輩群策群力,按照自己認知要求裝修團隊進行居室設計。對于企業來說,盡管國家鼓勵企業發展壯大居家養老設施、老年用品等消費市場,但政策幫扶力度小、研發生產成本高等問題,也讓不少企業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市場時,面對較大的生存挑戰與經營壓力。
線下適老化產品較少
適老化家裝更多依賴子女意愿
民政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誠然,面對如此龐大的老人群體,如何老有所養已成為社會重要議題。有的老人會選擇養老院、社區養老機構安度晚年,但更多的則會抱著“養老不離家”的想法,選擇與其他家庭成員一同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里。有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以家庭為核心的居家養老方式仍然是主流,有9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然而,居家養老也著實有不少煩心事。被家具棱角傷到、滑倒摔傷,或者因手腳不便,拿高柜或低柜物品時扭傷筋骨……居家空間內暗藏著大大小小的隱患,都讓老人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威脅。據中國疾病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跌倒已成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根據測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其中約一半發生在家中。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跌倒受傷過的老年人康復后,有20%-30%會引起身體靈活性下降,獨立生活能力下降,如何讓家中老人安享晚年,讓子女不再因為年邁父母的身體健康和居家安全問題而擔憂,顯然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而當下,有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了適老化家裝。
家住白云區的鄭女士的母親今年82歲。在她的家里,關于適老化的家裝設計隨處可見。由于中式家具質地較硬,為了防止老人磕碰,家里的家具邊角都加了一些棉墊和轉角套子??紤]老人有起夜的習慣,鄭女士在母親的房間、客廳、廚房、洗手間等地方都安裝了自動感應的夜燈。“家里是2015年前裝修的。當時姥姥身體還好,根本沒有考慮這么多關于老人的需求。”鄭女士提到,自從前幾年母親不慎摔傷后,家里對老人的居家安全會考慮更多?,F在在原有的空間基礎上進行改造設計,以解決老人在居家養老中的安全隱患,還更換了一些更適合老人使用的家具。
不過,新快報記者日前通過走訪賣場以及采訪相關消費者發現,目前線下的適老化產品較少,促銷員更多是依據絕大數消費者的需求來推介產品。哪怕老人有居室適老化改造的需求,大多也是家中的年輕人一手操辦,按照自己認知要求裝修團隊進行居室設計。鄭女士表示,“這些改造設計是自己家里人一起商量的。之后有需求的話,也不太會考慮找適老化家裝的團隊重新裝修。”
“適老化家裝需求基本上都是子女或者孫輩提出來,真正埋單的是年輕人。實際上,老人年齡太大以后,他們也沒辦法自己購買了。即使有錢,但是他們也不一定有購買行為。”保利和品總經理謝紅英向新快報記者表示。由于財力限制,對于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政府只能重點支持分散居住的特困老人和低保老人的基礎類項目的實施,對于普通老人的個性化選擇項目,可供選擇的余地并不多。謝紅英說道:“整個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實現很個性化的需求,其實很難做到,加上現在政府和街道的項目預算很少,每一戶要3000-5000元,只能增加一些扶手、沐浴凳、護理床等基礎設備設施。除非是子女有意識或具備經濟能力,能自行出錢進行家裝改造。”
老人消費觀念發生變化
智能化、個性化成適老化家裝發展趨勢
事實上,國家在近幾年開始大力推動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配備輔助器具和防走失裝置等設施。謝紅英能明顯地感受到適老化家裝市場正在發生變化。“5年前我們面向市場推廣時,其實你要花很多的精力去跟對方解釋與說明居室適老化改造是什么,但是現在再去推廣市場時,已經不需要說那么多,老人的消費行為和觀念都在發生明顯的變化。”
廣東省養老服務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克義接受新快報采訪表示,社會對于適老化改造存在一些誤區:片面強調舒適性和便利性,忽視科學性和安全性;完全依賴政府出錢,個人不愿“掏腰包”。對于如何滿足普通老人的適老個性化家裝需求,除了市民要轉變觀念,企業也要適應市場做出轉變。在他看來,“要下功夫進行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需求調研,不能僅憑現成的標準和老經驗。其次,對老年人的要求也不能消極被動、不負責任地滿足,而應在設計上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經驗,適度創新和引領,使老年人看到改造成果后有意外驚喜和融入新潮的感覺。而智能化、個性化會是未來適老化家裝市場的主要發展趨勢。”董克義表示。
當前適老化改造處于起步階段
企業面臨成本高、
利潤低等多重經營壓力
去年,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9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裝修裝飾、家政服務、物業等相關領域企業主體拓展適老化改造業務,還給出了一份制定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薦清單,除了面向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還為廣大老年人家庭,提供了供自主付費購買的適老化改造項目和老年用品。
然而,面對上萬億元規模的適老化改造市場,對于企業而言,現在更多是“看得到吃不到”。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生產老年用品、老年生活輔具的企業,目前仍然是按照傳統的工業制造要求,需交13%的增值稅費用。謝紅英表示,國內的適老化產品市場相對比較空白。“包括我們在內,很多廠家一旦進入這個市場,要花很多的人工成本去研發產品、申請專利再面向市場推廣。而市場的消費能力和意識,還有一個教育的過程,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品牌消費的階段。在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下,企業無疑要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在與業內人士的交流中,她發現“無論是從事老年用品生產,還是適老化家裝,幾乎都是營收一兩千萬的小企業,談不上盈利,現在每天能存活,能夠打平毛利就已經很好了。”
而當前的適老化改造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覆蓋面小、認知度低等問題。據政府部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僅有77個居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謝紅英認為,由于市場消費能力尚未釋放,適老化改造目前更多以政府、養老機構項目為主,個人業務相對較少。當適老化改造試點大面積推開并形成一定的市場需求后,企業才可能真正產生盈利。“其實適老化家裝在整個行業都沒什么盈利。企業凈利潤能夠達到5%-10%,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但現在大部分企業還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而且按照目前的狀態來說,如果要真正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需求,估計還得5年后。現在企業大多都不會面向個人開展業務,比如老人的一些個性化定制需求等。”謝紅英向記者表示。
(新快報 記者 梁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