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延禧攻略》最近很火,鎏金琺瑯瓷瓶、琉璃燈罩、暗花羅帳、萬字紋雕花……每個場景的布置都朝韻味十足,堪稱良心制作。
追劇之余,人們也很好奇,清代的皇帝和后妃們,他們起居是否如想象的富麗堂皇?
乾隆最愛的書房只有4.8平米
乾隆,一生最喜歡呆的地方是他的書房“三希堂”。
“三希堂”雖然名氣很大,但面積通共也就8平方米,被稱為故宮中最小的房間。
這個8平米的狹長室內又分成里外兩間小室,臨窗的外間才是真正的三希堂,里間是小歇整理之用的過間。
臨窗的外間經據清史研究專家閻崇年先生的實地測量:東西長210厘米,南北寬228厘米,面積僅4.8平方米。也就和現在普通人家的衛生間差不多大。
這個小角落有一扇大窗戶,向陽,冬天的時候,陽光可以從這窗戶透進來,讓整個小屋子都顯得暖和,故而它又有一個名字叫“養心殿暖閣”。
乾隆十一年時,乾隆皇帝下令將“養心殿西暖閣”改為自己的書房,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視為三件希世之寶, 將其珍藏于養心殿內的西暖閣,此閣藏此三寶,易名“三希堂”。
在4.8平方米的外間里,臨窗設地炕,炕長210厘米,寬114厘米,面積2.4平方米,比現在一般住家戶的床還小。
炕上寶座面西,寶座由靠背、坐墊和迎手一組構成,坐墊上置有青玉如意。
炕西頭,擺放著一張長96厘米,寬27厘米,高38厘米的紫檀雙層小案。
三希堂雖然只是方寸之地,但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已收藏晉以后歷代名家134人之墨跡340件,以及拓本495種,可謂斗室有天下。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區區斗室,卻是乾隆皇帝最為寬闊的精神空間。每日在處理完政務之后,就從他辦公室-勤政親賢殿西邊的小門進了三希堂,在窗前炕床盤坐,玩味古董書畫,揣摩古人筆意,幾可忘我。
故宮里的高端家具
清代家具來源較為廣泛,除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各作制作外,尚有江寧制造或蘇州制作漆家具、粵海關制作紫檀木家具、江西制作鑲瓷板家具等。
乾隆中后期,皇帝生活日益奢靡,各地大臣進奉物品絡繹不絕,其中就有家具。
這些經由戰爭、火災、人禍而最終得以保留下來的清式宮廷家具,顯得尤其珍貴。
此外還有廣西鐵梨木家具、湖南湘妃竹家具、江西鑲嵌瓷板家具、陜甘杏木根家具等。
故宮所藏家具,從年代上講,上至明宣德下至清晚,擁有明代宣德、嘉靖、萬歷及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等各朝有年款的標準器。
從制作風格上講,以宮廷家具為代表,蘇作家具、晉作家具、廣作家具與京作家具,無所不含。